请输入关键字
临床试验分期及主要研究目的
作者:I期临床研究室 2023-04-26 A+A-A
       临床药物开发(即新药研发进入临床阶段)常被分为四个时间周期,根据新版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2020年7月1日施行),临床试验阶段一般分为分为I、II、III、IV期,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分别为临床药理学研究、探索性临床试验、确证性临床试验和上市后研究。
       I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为新药人体试验的起始期,又称为早期人体试验。I期临床试验包括耐受性试验和药代动力学研究,一般在健康受试者中进行。其目的是研究人体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并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的规律,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以便进一步进行治疗试验。
在新药开发过程中,I期临床试验是首次将药品用于人体的临床试验阶段。一般需要20-80例健康志愿者(罕见病临床试验受试者人数可能更少), 具有潜在毒性的药物通常选择患者作研究对象。通过这一阶段的临床试验可获得药物在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半衰期的数据,以及药物最高和最低剂量的阈值。
       II期临床试验:为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III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此阶段的研究设计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采用多种形式,包括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
本期临床研究重点在于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应用安慰剂或已上市药物作为对照药物对新药的疗效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对药物疗效的影响进行研究;确定III期临床试验的给药剂量和方案;获得更多的药物安全性方面的资料。
       III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确证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试验一般应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
III期临床试验是为药品注册提供依据的关键阶段,难度较大、耗时较长、失败率较高,是整个临床试验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本期试验的样本量要远大于比前两期试验,更多样本量有助于获取更丰富的药物安全性和疗效方面的资料,对药物的益处/风险进行评估,进一步获得药物在更大的样本量中的有效性数据和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关系,为产品获批上市提供支撑。
      IV期临床试验:在上市前进行的前三期临床试验是对较小范围、特殊群体的病人进行的药品评价,病人是经过严格选择和控制的,因此有很多例外。而上市后,许多不同类型的病人将接受该药品的治疗。所以很有必要重新评价药品对大多数病人的疗效和耐受性。新药上市后应用研究阶段即IV期临床试验,其目的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可进一步评估药物在更多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如已获批的药物发现此前研究中未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比如显著增加服药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等,监管部门可强制要求药物在说明书中加注警告,甚至药物下架。在上市后的IV期临床研究中,数以千计的经该药品治疗的病人的研究数据被收集并进行分析,在上市前的临床研究中因发生率太低而没有被发现的不良反应就可能被发现,这些数据将支持临床试验中巳得到的数据,可以让医生能够更好地和更可靠地认识到该药品对“普通人群” 的治疗受益-风险比,而通过探索药物配伍和使用禁忌,也可提供一定对特殊人群改进给药剂量的方案。
      进行上市后研究的另一目的是进一步拓宽药品的适应症范围。在产品许可证中清楚地限定了药品的适应症,该药品也可能用于除此之外的其他适应症,但必须首先有临床试验的数据。例如,一种治疗关节炎疼痛的新药,可进行用其治疗运动损伤、背痛、普通疼痛等的临床试验来拓宽其适应症范围。如果这些试验表明在治疗这些病症时确实有效,那么就可以申请增加该药品的适应症。这种研究就拓宽了药品的使用范围,从而可以增加该药品潜在的市场和销售额。
生物等效性试验
       生物等效性 (Bioequivalency , BE) 是指在同样试验条件下试验制剂和对照标准制剂在药物的吸收程度和速度的统计学差异,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关键指标。不同于全新药物的药物临床试验,生物等效性试验主要针对已上市的药品,该类试验在我国目前大力推进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中被大量采用。在生物等效性试验中,研究人员会考察相同试验条件下试验制剂(一般为国产仿制药)和参比制剂(一般为进口原研药)中的活性成分在健康人体中的吸收程度和速度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最终得出某种仿制药是否可以替代原研药,达到一致疗效的结论。